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党风廉政 > 正文

深化“三转”回归主业 聚力监督执纪问责

作者: 臧纪宣发布时间: 2016-11-10 09:54:03来源: 西藏日报
打印
T+
T-

定位准才能责任清,责任清方能目标明。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中央纪委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按照党章规定,根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任务,与时俱进提出的工作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永恒主题和基础工程,坚决落实“三转”要求,坚持向中央纪委看齐,围绕中心任务、聚焦主业主责,积极整合资源挖潜力、盘活存量调机构,强调执纪者更要接受监督,使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干部队伍配备更精干、反腐力量配置更科学,作风改进力度更大、工作效率更高,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创了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新局面。

瘦身强兵:

不该管的全交出去,该管的更紧地抓在手上

聚焦主业转职能,瞄准主责使气力。

 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明确职责定位,精简议事协调机构、调整内设机构、规范履职行为等有力举措,不断增强监督执纪力量。

五年来,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退出或取消议事协调机构4464个。其中,自治区纪委机关取消或退出议事协调机构122个,精减率超过88%;7个地(市)纪委共清理议事协调机构464个,精减率超过81%;74个县(区)纪委清理议事协调机构3878个,精减率达82%,明确规定纪委书记(纪检组组长)一律不再参与主业主责以外的工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再直接参与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项目验收等工作,把“包袱”丢掉,让队伍“轻装上阵”。

“烧掉”已成累赘的“脂肪”,还得增加充满力量的“肌肉”。在县以上纪检监察机关退出或取消与履行职能无关议事协调机构的同时,全区696个乡镇(街道)全部单设纪委、单独挂牌。通过内部增效、人员调整,自治区纪委机关纪检监察室从2个增加到6个,重新组建了组织部、宣传部、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监督执纪人员占到委厅机关行政编制总数的62%以上;地(市)纪委监督执纪机构增加到48个,达到机构总数的67%,执纪监督人员占机关行政编制总数的63%,以往的“缺项”补齐了,现在的执纪力量更强了。

职责定位准确以后,更要规范权力运行。聚焦增强实效转方式,建立通报报告工作机制,自治区纪委督促地(市)纪委、派驻机构按月报告工作情况,地(市)纪委书记按季报告履职情况,自治区纪委每半年通报全区纪律检查工作情况,区纪委实行副书记分管、常委协管的分工模式,围绕执纪审查、选人用人、财物管理等重点环节规范权力运行,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把握工作规律,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做到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

聚焦夯实基础转作风,全区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约法十章”“九项要求”,不断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作风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扎实推进、成效显著。十八大以来,自治区纪委始终坚持把思想理论武装摆在突出位置,先后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50余次。常委会班子成员坚持带头讲、深入学,先后为党员干部讲授党课30余次,引领各级纪检监察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继承和弘扬“老西藏精神”,争做“四个表率”。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自治区纪委机关以办好“十件实事”“说办就办、马上就办”等活动为载体,切实将作风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的实际行动。

延伸探头:

实现派驻全覆盖,党内监督不留空白

2016年7月6日,自治区纪委召开派驻纪检组组长任职会议,标志着西藏全面完成自治区纪委向自治区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机构监督全覆盖任务。

党内监督不能有盲区。十八大以来,自治区纪委把落实派驻机构全覆盖作为深化纪检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按照中央纪委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协调落实。2015年8月,自治区党委研究通过《关于加强中共西藏自治区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对自治区纪委派驻机构设置、工作职责、监督权限、工作关系、管理保障等内容作了进一步明确。自治区纪委采取单独派驻和归口派驻相结合的方式,在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自治区人大机关、自治区政协机关新增6个派驻纪检组,把驻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纪检监察机构调整为派驻纪检组。

2016年7月,按照《关于全面落实中共西藏自治区纪委向自治区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的方案》,自治区纪委采取综合派驻和单独派驻相结合的方式,设立32家派驻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实现对94家自治区一级党和国家机关监督全覆盖。明确派驻机构由自治区纪委直接领导、纪检监察室归口管理,与驻在部门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出台派驻机构工作考核办法和工作例会制度,强化派驻监督职责。

自治区纪委派驻机构甫一设置,便积极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坚持把监督触角延伸到最前端,发现苗头就及时提醒,有了问题就谈话诫勉,一旦违纪就立案查处。

各派驻纪检组进驻以后,坚持聚焦主业主责,认真履行职能。驻自治区国资委纪检组在近两年内受理各类问题线索31件、了结19件,给予留党察看处分1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人、党内警告处分5人。在查办自治区兴贸公司和自治区贸易集团案件中挽回经济损失51.47万元……

扛起新责:

有力推进双重领导体制,落实“两个为主”成效显著

2014年,拉萨市纪委在查处拉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原局长刘雨林违纪问题时,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降级处分。2015年初,纪检监察机关在办理另一案件时,发现了刘雨林可能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线索。因案情复杂、牵涉范围广,且是“案中案”,自治区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由自治区纪委监察厅某纪检监察室负责直接调查。

2015年6月15日,西藏纪检监察网纪律审查栏目发布消息:刘雨林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及有关线索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这是自治区纪委贯彻“两个为主”,对重要违纪案件提级办理的一个缩影。

十八大以来,自治区纪委坚决贯彻落实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的要求,坚持重要问题线索处置和重大案件查办在向自治区党委报告的同时向中央纪委报告,自觉接受中央纪委和自治区党委的领导。督导地(市)纪委定期向自治区纪委报告线索处置和查办案件情况。建立完善纪检机关查办腐败案件报告请示通报机制,规范问题线索管理和处置机制,建立问题线索集体排查制度,重要违纪案件由自治区纪委提级办理。

为贯彻落实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地(市)纪委副书记为区管干部,制定地(市)纪委书记、副书记,自治区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副组长,区管国有企业纪委书记、副书记3个提名考察实施办法,强化自治区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2015年以来,提任调整地(市)和高校纪委书记7名,调整派驻纪检组长33名。

十八大以来,八届自治区纪委按照“两个为主”等要求,积极改进领导和执纪审查方式,先后制定出台内部工作制度85项、规范工作流程55个、形成改革成果97项……一项项务实管用的制度密集出台,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执纪审查流程得到规范;一个个具体明确的任务有序实施,管党治党的“螺丝”越拧越紧。

先行正己:

剔除“灯下黑”,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的纪检监察队伍

“2014年7月,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谢金川(副厅级)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队公款旅游,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同时,自治区纪委对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党委、纪委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

爱之深,责之切,管之严。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王拥军反复强调:“正人先正己,纪检监察干部手握执纪审查权力,更得严格管理,管得严就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决杜绝‘灯下黑’”。自2014年6月西藏纪检监察网建成运行以来,已多批次通报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利剑直指“自己人”,敢揭短、不护短,凸显了自治区纪委下大气力整肃队伍的毅力和决心。

针对纪检监察干部监督管理和履行职能的特点,自治区纪委制定印发了《西藏自治区纪委监察厅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管理和处置办法(试行)》《区纪委监察厅机关岗位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细则》《西藏自治区纪检监察干部行为规范》等一系列有关纪检监察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工作的规章制度,为全区各级纪检监察干部履职划出纪律“红线”,为做好“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提供了制度遵循。

勤念“紧箍咒”,常拧“安全阀”。自治区纪委和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成立了专门的监督机构紧盯“害群之马”、紧抓“防微杜渐”。自治区纪委机关率先成立机关纪委,在巡视组和纪律审查组设立临时党支部,在区地两级纪委设立干部监督机构,县(区)纪委指定专人负责干部监督工作,初步形成区地县三级干部监督工作体系,强化对干部的监督和纪律约束,坚决清理门户,严防“灯下黑”。自2014年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机构成立以来,全区共受理反映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64件,立案11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7人,组织处理28人。

在从严管理执纪队伍的同时,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大力实施人才培育工程,着力提高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执纪水平。十八大以来,自治区纪委通过建设区地两级纪检监察网站、开通“金纪工程”等途径,为全区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先后举办信息工作、纪律审查、案件监督管理、案件审理、派驻机构建设、党风政风监督8个业务培训班,举办乡镇纪委书记专题培训三期、轮训1596人次,选调60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到自治区纪委机关跟班学习、跟案锻炼,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素养和廉洁自律意识。

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明确提出:“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用铁的纪律打造纪检监察队伍。”这不仅是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的一次深刻变革,也是实现纪检监察机关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深化“三转”,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公正严格执纪、营造雪域高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责编: 吴桃)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