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统战人士 > 正文

时代楷模:长年牧守边疆的卓嘎、央宗姐妹

作者: 王淑发布时间: 2019-12-19 10:59:38来源: 中国西藏网
打印
T+
T-

  我们平常很少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在哪儿?在黑龙江、在内蒙古、在广东、在……却有一家人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中国也在我们这儿,在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当中。2017年3月1日,来自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的姐妹卓嘎和央宗荣获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称号,她们一家人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告诉我们: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祖国的土地一寸也不能少!

  图为如今的玉麦乡 摄影:赵耀

  玉麦乡地处祖国西南边陲,1964年至1996年的33年间,卓嘎、央宗和父亲是这片土地上仅有的一户人家。一个爸爸,两个女儿,一栋房子,既是乡政府,也是他们的家。父亲桑杰曲巴是老民兵,西藏民主改革后,从一个农奴翻身做了主人,就是从那时起,他就知道了自己的国家叫中国。放牧守边33年,他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卓嘎、央宗姐妹俩在父亲的带领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来,父女三人以放牧为主,守护着祖国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父亲桑杰曲巴常对卓嘎和央宗说:“如果我们都离开了这里,这块国土上就没有人了!”这句话让两个女儿记了一辈子。她们知道,守护土地,就是守护国家。

  图为20世纪90年代,卓嘎(右一)央宗(左一)与父亲桑杰曲巴

  放牧巡边是卓嘎和央宗多年来的习惯。姐妹俩生活的玉麦乡,在喜马拉雅日拉雪山的脚下。卓嘎说:“以前父亲巡边的时候,一路走一路挂国旗,按照他当年的习惯,我们也一直这样做。”从她们的父亲桑杰曲巴算起,卓嘎一家至今已经坚持了50多年。1963年,党和政府在日拉雪山另一侧的曲松村给玉麦人盖了新房,分了粮食和牲畜。但搬进新家的桑杰曲巴对玉麦仍然放心不下,因为玉麦乡是一个与印度临界的边境村子,一直有印度人在边界移动国界牌,桑杰曲巴就曾阻止过他们,即使他们一直在恐吓桑杰曲巴,桑杰曲巴也始终没有退缩。1964年藏历新年刚过,桑杰曲巴就和妻子一起背着年幼的姐妹俩,赶着牛群、翻过雪山,搬回了玉麦,当时回到玉麦的只有他们一户人家。

  图为卓嘎(左一)和央宗(右一)在放牧 摄影:赵耀

  图为卓嘎(左一)和央宗(右一)在巨石绘制的国旗旁 摄影:赵耀

  虽然日子过得苦,但放牧巡边挂国旗是桑杰曲巴始终的习惯。他们就这样守在玉麦放牧巡边,央宗29岁、卓嘎35岁的时候才分别成了家。央宗的儿子索朗顿珠是第一位走出玉麦乡,也是第一位回到玉麦乡的大学生。央宗说:“儿子毕业时,我就希望他能继承老父亲的遗愿,留在玉麦,守在玉麦。”索朗顿珠在2017年考上了公务员,如今在玉麦乡上班。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两姐妹的回信中说:“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你们这些话说得真好。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要看好守好。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2018年,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卓嘎、央宗姐妹的先进事迹,授予她们“时代楷模”称号。

  图为玉麦乡小康村居 摄影:赵耀

  图为卓嘎(右)和央宗(左)一起准备午饭 摄影:赵耀

  在卓嘎一家的带动下,如今玉麦乡100多人,人人都是义务护边员,巡边守边已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人们说,日拉雪山脚下的玉麦很大,大到超过了一些国家的面积;玉麦又很小,小到在33年的日子里只生活着一户人家。一个家,三代人,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告诉我们: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祖国的土地一寸也不能少。(中国西藏网 策划/王淑 诵读/李敏 后期剪辑/赵耀 文字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责编: 陈建国)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