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统战人士 > 正文

从僧人到全国劳模,看旺堆的“闯荡”人生

作者: 王淑 王媛媛发布时间: 2020-06-01 18:00:04来源: 中国西藏网
打印
T+
T-

   “无私的奉献,永记在心田”“无私援助促教育,扶贫助学献爱心”“辛勤耕耘,致富思源”……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工卡路27号,甲玛赤康祥和商贸有限公司一间会议室里,四面墙壁上悬挂着50多面锦旗。这些锦旗要感谢的人,名叫旺堆。

  西藏民主改革的第二年,旺堆出生了。虽已分到田地和生产资料,但旺堆家还是很穷。身为长子,他只得辍学,用稚嫩肩膀扛起家庭责任。几年后,他走进甘丹寺,成为一名僧人。上世纪90年代,西藏加速迈进现代化进程,旺堆离开寺庙,走上艰辛的创业路。

  搞运输、跑客运、卖百货、开宾馆、做慈善……当创业路上的苦楚变成今日谈资时,旺堆已近花甲之年。那间挂满锦旗的会议室,收藏着创业路上收获的荣誉:“扶贫致富带头人”“扶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帮扶先进个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

  图为旺堆接受采访 摄影:王媛媛

  图为旺堆 翻拍:王媛媛

  图为旺堆公司会议室里悬挂的锦旗 摄影:王媛媛

  图为夏日甲玛乡 摄影:王媛媛

  走出山谷,艰辛创业路

  旺堆的妻子次旦卓嘎娴熟地驾驶着家里的轿车,汽车正沿着拉林高等级公路朝着墨竹工卡县驶去。“那儿就是旺堆啦的家乡。”视线从公路右边立有“松赞干布出生地”的牌坊往南望去,积雪仍在远处的山顶停留,山下宽阔河谷处,便是旺堆的家乡——墨竹工卡县甲玛乡孜孜荣村。

  1961年,孜孜荣村一个贫困家庭诞生了一个男孩。八口之家,依靠数头牛羊过活,生活难以为继。旺堆只得辍学,放羊务农、外出务工,补贴家里。生活的苦楚,让旺堆明白:勤劳才能过上好日子。

  因为舅舅在甘丹寺,旺堆时常去那里照顾他。“偶尔,我也在寺庙打一些零工,寺庙给一点酥油和糌粑。”想着寺庙里能维持生计,后来,旺堆成了甘丹寺的一名扎巴(僧人)。

  做事勤快、又能吃苦的旺堆,很快得到了广大僧人的认可。1986年,他成为甘丹寺民管会委员,负责寺庙后勤保障等工作。

  上世纪90年代,西藏正加速迈进现代化进程,时常在寺外接触经营事务的旺堆谋生创业想法。“党的富民政策很好,我自己也想闯一闯,想通过经商让家里的条件好一点。”1992年,旺堆离开寺庙,走上艰辛的创业路。

  个体经营,吃了太多苦

  离开寺庙,意味着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旺堆每每回想,都连连感叹:“那时候,真是太苦了。”

  他承包了一辆车子跑运输。“到林芝拉木材然后卖到寺院去,一车能卖1000多元。”跑的次数多了,有了点本钱,旺堆便四处借钱买了一辆旧客车跑客运。

  “拉萨到墨竹工卡,跑客运的车子比较多。大家都要按照班次表去等,有时候轮到我了,40座的客车才拉几个人,根本赚不了什么钱。”头脑聪明的旺堆想到直接去拉萨鲁固附近拉客,这样车子就坐满了。

  3年后,旺堆还清了借款,还有了一笔存款。1995年8月9日,他凭着6000元的本钱在墨竹工卡县找了个铺面,开了家百货商店。

  图为旺堆在墨竹工卡县城的超市 摄影:王媛媛

  “我也不卖票了,在县里看店。旺堆啦还照旧跑运输,客人少的时候,就从拉萨带些货下来。”不到40平方米的店面,角落里码放着货物,一些零散、展示的货品就摆在桌子上。

  为了进货,旺堆常常开着车往格尔木、西宁跑。困了,就把车子停在路边睡一会儿;吃饭,也挑便宜的东西点,就为了省钱,让家里的日子更好点。

  “这条街上不止我们一家开商店的,邻居们看着我的生意好,眼红,找人把我的店关了……”提及商店初开时的挫折,旺堆心里依然很难受。好在,自己和妻子能吃苦,脑子又活泛,商店生意也越来越好。

  旺堆负责进货,次旦卓嘎负责看店、照顾家里,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像是那杯泡了许久的茶,飘出茶香、荡出涟漪。

  图为旺堆慰问困难人群 翻拍:王媛媛

  图为旺堆(后排右一)资助贫困大学生 翻拍:王媛媛

  投身慈善,富不忘家乡

  有了积蓄,除了扩大自己的经营,旺堆也想着帮扶家乡的父老乡亲。

  “1998年1月8日,我给甲玛乡小学捐了5800元的现金,还送去了舞蹈服装。”第一次投身慈善的日子,旺堆记得特别清楚。

  逢年过节,他总要慰问贫困户、环卫工人等人群,还要给学校、敬老院捐资送物。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和林芝市工布江达县等地,提起“旺堆啦”“旺堆老板”,人们都不由竖起大拇指夸赞他。今年80岁的嘎苏老人说,“要是还年轻,肯定会想方设法报答旺堆啦对他们的关爱。”

  曲珍是墨竹工县的一名环卫工人,她说,大概从9年前起,每年藏历新年前夕,旺堆啦就会带着慰问品来看她们。“酥油、茶,有时候物品装了七八个箱子。有了这些物资,我们过藏历新年要再额外买的就很少了,真是非常感谢旺堆啦。”

  自2006年西藏实施安居工程项目以来,旺堆为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的4户贫困户盖起了新房,同时还向墨竹工卡县4个乡的贫困户提供了价值3000元至2万元不等的建房所需木材。

  “我是吃过苦的,知道那种滋味。自己条件稍微好点,能帮他们一点是一点。新闻里有时候播的那些受灾的画面、生活贫苦的人,我一看到,就觉得心里不舒服。”

  转变思路,扶贫先扶智

  “这些年,我们投在助力脱贫攻坚、帮扶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等等上的钱超过了1千万元。”旺堆提到这个数字时,是不经意的随口一提。偶尔一些朋友也劝过他,差不多就行了,他总是笑着听听,似乎是微风吹过耳旁。他总觉得,比起钱,大家生活得好才是最重要的。

  图为旺堆(右一)和妻子次旦卓嘎(右二)资助贫困大学生 翻拍:王媛媛

  图为旺堆资助西藏大学学生前往内地交流 翻拍:王媛媛

  “我自己之所以创业成功,除了能吃苦,还是靠国家的好政策。”旺堆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时常通过收听收看新闻节目等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他时常问自己,帮扶困难群众,捐钱捐物只是一时的,如何才能持续?

  “去内地,没有文化,不识字、语言不通,真是很不方便。”旺堆说起自己有一年去内地办事在饭店吃饭的经历。读过书、上过学的人,他们翻翻菜单就能点自己想吃的。“我只能照自己的理解说,说了半天对方还是不明白。我就去厨房看菜,然后点菜,最后上的菜还不是自己想要点的。”

  “从2007年开始,我就开始资助家境贫寒的大学生,供他们上大学。”旺堆心想,给贫困群众捐资赠物,他们很快就会用掉物资、花掉钱款。但资助大学生,让他们学知识、懂文化,学成后不仅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一个家庭的命运也有可能因此改变。

  随着资助大学生的投入,旺堆还想到要让这些大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 “西藏大学算是西藏自治区最好的高等院校了,但是和内地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些高等院校比,西藏大学还有距离。孩子们应该去看看这些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是如何学习、怎么上课的。”

  从2016年开始,旺堆积极联系西藏大学等西藏高等院校,挑选贫寒家庭的孩子们利用寒假,前往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高等院校,交流学习、增长见识。“已经做了有4年了,每年十多名学生,加上带队的老师,往返交通、食宿,都由我负责,一年要花10多万元。”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旺堆更是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投身当地精准扶贫工作。他不仅为“百企帮百村”的结对村4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送去了价值10万元的生活用品,还为墨竹工卡镇13名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

  从刚开始每月2000元的工资,干到每月5000多元的工资,家住墨竹工卡县工卡镇格桑村6组的帕加已经在旺堆的甲玛赤康祥和商贸有限公司干了5年。提到自己的老板,他不住地夸赞。“旺堆啦在我们这里的口碑很好,很多人都认识他。除了工资按时发放,每逢藏历新年,还给员工提供米面油、厨具等,让我们感到很温暖。”

  旺堆2000年度被拉萨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个人;2001年度被拉萨市委、市政府评为“八七”扶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2002年度被林芝地委、行署评为林芝地区工商业联合会非公有制经济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5年度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4年度被授予“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20年度被拉萨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等授予“拉萨好房东”……

  面对这些荣誉,旺堆很平静地说,自己是靠着党的惠民政策以及自己的双手辛苦干出来的,有能力时自然要回报社会。他说,只要身体允许,还要一直干下去。“天上不会平白无故地掉东西下来,要想日子好,只有靠自己,多动脑子、多干活儿。生命也是无常的,只要活着,就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责编: 陈建国)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