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统战人士 > 正文

【“老西藏”口述民族团结】缝进七十个补丁里的真情

作者: 林敏 王莉 张思雨发布时间: 2020-09-02 09:59:46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打印
T+
T-

  人物简介:

  上官清义,男,汉族,山东临沂人,1929年1月出生。1946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从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县(现为慈溪市)赴西藏。先后在拉萨农村工作部、拉萨商业局、拉萨市达孜县、自治区文教卫生局、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党校、自治区民政厅、中共西藏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等单位工作。1988年11月,从中共西藏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岗位上离休。目前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西安办事处郑州干休所安度晚年。

zhangym0848_s.jpg

  图为上官清义和老伴儿在翻看在藏工作生活时的照片。记者 林敏 王莉 张思雨 摄

  我与西藏的缘分,来得很突然。

  1959年,我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县(现为慈溪市)担任副县长。有一天,突然接到组织部门的通知,让我做好准备去西藏。那片曾经遥远、陌生而又神秘的雪域高原和“西藏”这个名词第一次被植入我的生活。我和我的家人与藏族干部群众的情谊,也从此书写。

  后来才知道,我们此行一共12名干部,将代表浙江省前往西藏那曲地区(现为那曲市)开展工作。出发前的动员大会上,当时的浙江省委领导叮嘱我们,“你们此去,要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面对家里年幼的孩子和上要照顾老人、下要抚育幼子的妻子,我仍然义无反顾地坚决服从组织的决定。对家人做了妥善安排后,便加入了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庞大援藏队伍奔赴西藏,开始了我的西藏人生之旅!

  从慈溪出发,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才抵达那曲。出发时的满腹斗志和对新的战斗岗位的无限憧憬,被触目所及的荒凉和严重的高原反应当头一击,我病倒了。同行的其他同志留在了那曲开展工作,我只能到拉萨接受治疗。身体痊愈后,组织安排我先后在拉萨农村工作部和商业局工作,1962年到拉萨市达孜县(现为达孜区)工作,担任县委副书记、副县长。

  在藏工作生活,我切身感受到了藏族干部群众的朴实醇厚。对于我们这些远离家人的人来说,这样的情感很温暖。当时的达孜县,基础设施相当落后,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工作开展困难重重。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困难挑战,我常常向民族干部学习请教。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我从如何烧牛粪、打酥油茶、吃糌粑开始,并在他们的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尊重当地群众的生活习俗、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平叛工作结束后,我们将没收三大领主的财产分给了贫苦老百姓。本属职责范围内的这项工作,却赢得了群众的深深感激,他们就此认定这些毛主席派来的干部,是给他们送来幸福的人。藏族群众的这份纯朴的情感,深深感动着我,更加坚定了我们献身高原、建功西藏的信心和决心。

  在那个物资匮乏、食物欠缺的年代,填饱肚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但这样的幸福往往姗姗来迟。即便如此,藏族群众依然在自己都饿着肚子的时候,毫不吝啬地把家里仅有的能吃的东西拿出来招待我们。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下乡工作时,一位藏族群众把自家还剩的一点牛肠拿出来煮给我们吃,我们都吃得很香。吃着吃着,我们发现肠内还残留着一些草渣,大家开玩笑说,这才是纯天然的高原美食,其他地方还吃不到呢!从那开始,我就一直把这样的淳朴感情深藏心底,并始终怀着一颗感激的心扎根高原,建设新西藏。

  后来,我的爱人和三个儿女也先后进藏,最小的儿子就出生在达孜县。孩子们都把自己的青春留在了雪域高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与藏族群众结下深厚的友谊。

  为了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高中毕业的二女儿建英就被她妈妈送到了达孜县白纳公社第八生产队当知青,与藏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刚开始,女儿因离开了自己的同学朋友百般不愿意,后来她妈妈给她做了很长时间的思想工作后,她才极不情愿地答应去了这个知青点。

  女儿后来回忆说,这段生活,给她的人生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期间,她得到了很多藏族老乡的帮助、鼓励和陪伴,成为她到今天都难以忘怀的温暖记忆。

  女儿成长在干部家庭,从小到大没吃过苦。到了白纳公社后,乡亲们都认为这些孩子来村里啥也不会干,也肯定干不好,觉得她们玩玩就走了。在后来的一次割麦子比赛中,女儿用她满手的血泡和比其他人更多的麦垛赢得了群众的另眼相看。再后来,女儿与村里的群众一起犁地播种、背粪施肥、收青稞、磨糌粑,用自己的顽强意志和吃苦肯干的品质,和村里的群众打成了一片。村里的“阿佳啦”“格啦”们也把这个从城里来的汉族女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担心她一个人住不安全,村妇女主任安排自己的女儿和她一起住;担心她不会照顾自己,容易饿肚子,村幼儿园的老阿妈总会把给孩子们做的饼子分给她一块;女儿的衣服磨破了,哪个老阿妈看到了都会给她补一补。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一次,女儿从村里回到拉萨家中,看到她身上的衣服满是补丁,老伴和我既心疼又欣慰,对藏族老乡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知青生活,既让孩子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又让藏汉情谊进一步加深。女儿说,全身上下的七十多个补丁,一针一线都缝进了藏族老阿妈的淳朴情感,让她终身难忘。

  在村里生活的两年多时间里,女儿建英学会了一口地道的藏语,完全融入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后来,女儿回到拉萨工作,白纳群众还时不时前去看望她,每次都会给她带去各种农产品,大家有着有聊不完的事。

  我们一家人与西藏的缘分,是一篇写不完的文章。回到内地后,我在梦里也时常回到那片我战斗工作生活过的土地。今天的西藏,发展突飞猛进,与几十年前相比已是天壤之别。我相信,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谋发展、一心一意促团结的初心没有变。祝福西藏的明天发展得更加美好!

  (记者 林敏 王莉 张思雨 整理)

(责编: 陈建国)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