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精彩图片 > 正文

班禅献给乾隆的海螺在这个展览中多次出现

作者: 孔夏发布时间: 2020-01-02 16:07:46来源: 中国西藏网
打印
T+
T-

  中国西藏网讯 近日,由故宫博物院、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扎什伦布寺联合主办的“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正式开展,向大众展示中华文化中关于吉祥、美好、福寿的文化内涵。在展览中,班禅献给乾隆的海螺多次出现。

  图为海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故宫博物院藏。此螺通体白色,螺顶及螺口处分别镶金口及金翅作为装饰,故称为“镶翅法螺”。此螺黄签上记载,七世班禅丹白尼玛坐床后,照例呈递丹书克,呈进左旋螺蛳一份(金翅)。由于此件海螺与七世班禅所进其他器物风格相近,故推测此海螺亦是七世班禅所进。图片拍摄自“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展(图片注释参考自展览) 摄影:孔夏

  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第二回讲到,“集会的海螺吹起来了。以长官达绒色彭为首的长系的人,像猛虎出山;以色吉阿噶为首的仲系的人,如蛟龙出海;以奔巴?曲鲁达彭为首的幼系的人,似飞剑穿梭。”格萨尔王集合六部众生,共同商议如何消灾禳祸时,便会“吹起海螺,擂响战鼓,召集众人”。作为战斗号角的巨大海螺宣告人们在战斗中的英勇和胜利。

  图为海螺,乾隆四十五年(1780),故宫博物院藏。海螺口部接银胎珐琅盖,通体烧蓝釉,呈莲瓣式,满饰缠枝莲纹,嵌各色宝石等,顶盖有钮,是天然海螺与珐琅制品的完美结合,甚为精致工巧。海螺附有漆皮匣一,匣盖内衬有长方形白绫签,从左至右上有墨书藏、满、蒙、汉四体铭文。作为六世班禅祝贺乾隆帝七十寿辰而进献的贺礼,不仅在工艺制作上值得称道,而且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图片拍摄自“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展(图片注释参考自展览)摄影:孔夏

  海螺在藏族民俗文化中自出现起就带有白色崇拜的印记,如《格萨尔王传》第三十五回叙述,“但恐那白螺般的云朵,将金色太阳遮蔽”,第七回“肤色像海螺肉一样洁白细微,双颊像涂了胭脂一样红润。”藏族民间亦有“心底要像海螺一般纯洁,行为要像箭杆一样端直”“海螺上系起吉祥的哈达,锦缎上堆绣着格桑花”等谚语。

  在藏民族的传统习俗中,家中产下婴儿便吹响海螺作为宣告,婚事中吹海螺迎接新娘子到来,招雨防灾的农事中吹海螺求福等习俗也是藏族百姓在民俗生活中传达迎神祈福美好愿望的体现。

  图为右旋白螺,乾隆五十年(1785),故宫博物院藏。此右旋白螺为乾隆五十年七世班禅进献。乾隆四十五年(1780)六世班禅在北京西黄寺圆寂后,扎什伦布寺于次年访得候选灵童四人。经过索本堪布扎萨克喇嘛及八世达赖喇嘛鉴别,确认于后藏吉雄地方的一名孩童为六世班禅转世灵童,遂向乾隆帝上表奏明。十二月二十日,乾隆帝颁布敕谕以表承认。乾隆四十九年(1784),七世班禅完成坐床及受近世戒仪式。次年正月乾隆帝遣驻藏大臣颁给班禅敕书、哈达等。班禅呈进内库长哈达等,上表谢恩。图片拍摄自“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展(图片注释参考自展览)摄影:孔夏

  因为白海螺是吉祥八宝之一,在西藏和四省藏区,几乎到处都能看见白色右旋海螺的图案或者实物。实物的海螺大多水平放置,成为盛放甘露或香料的容器。在各种造型艺术里,海螺都被神像握在左手之中,是智慧和正义的象征。(中国西藏网 记者/孔夏 部分内容参考《格萨尔王传》《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藏族民俗文化中的海螺初探》)

(责编: 陈建国)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