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理论研究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重要论述在西藏的成功实践

发布时间: 2019-10-17 12:11:23来源: 西藏日报
打印
T+
T-

  内容提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和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实施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的前提和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西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以完善顶层设计为保障,构建“四梁八柱”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以“五个一批”要求为抓手,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

  ■以打好“四场硬仗”为依托,基础建设强力助推精准脱贫。

  ■坚持多元实用就业培训,切实提升就业扶贫成效;完善惠民政策扶贫机制,保证制度倾斜落实到位;填补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按需下沉医疗卫生服务,巩固提升健康扶贫成效;不断完善救助兜底政策,健全防止返贫保护措施;巩固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脱贫不返贫基本条件;建好建强村居“两委”班子,发挥脱贫致富“头雁”效应;齐抓产业经济乡风文明,共促精神文明“四讲四爱”。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6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扶贫、力推扶贫、实践扶贫、精准扶贫,30多次就扶贫工作赴全国各地考察指导,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亲自主持召开了6次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跨省座谈会,阐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刻内涵,形成了全面系统丰富的扶贫工作理论,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丰富和发展,成为引领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思想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论述,为西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坚持把发展为了人民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作为前进的根本动力。并围绕为什么要脱贫、如何脱贫、如何保证脱贫效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两个确保”的实现目标、“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六个精准”的扶贫方略、“五个一批”的决策部署、实践路径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体系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理论,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和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新时代的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从政党性质、执政责任、巩固制度的高度深化了对我国扶贫工作的认识,创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扶贫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信念,体现了心系民生,心系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政治信守,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诠释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最充分、最生动的体现;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对脱贫攻坚的统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打赢脱贫攻坚战,要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扶贫模式转型,就是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将创新发展融入到常态化、制度化的扶贫工作中,着力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贫困群众,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的牵挂。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庄严承诺。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实施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的前提和基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论述。西藏的全面发展及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始终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贫困地区生活、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近年来,西藏不断加大对农牧区,尤其是贫困农牧地区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着力改善制约瓶颈;在产业培育发展上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搬迁住房保障上政府引导加大投入;在贫困人口增收上生态补偿多措并举;在边境地区发展上坚持屯兵与安民并举、固边与兴边并重,建设边境小康村,提高边境地区贫困人口幸福感,引导更多群众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西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西藏是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并形成脱贫长效机制,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核心,要求全区上下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并落实到西藏脱贫攻坚的具体行动中,在精准扶贫中要坚持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为指导。第一实事求是找对象。在精准识别中要深入贫困户找实情、重调研、找规律,贫困户要一个都不落下,共同奔小康;第二因地制宜解难题。在精准帮扶中,要根据不同贫困地区的地域环境找特色,农户的不同致贫原因找定位,从而因地制宜寻找帮扶路径;第三加强分类指导。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要分类施策、分类帮扶,做到精细化管理。

  二、西藏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论述,带领全区各族人民为全面消除贫困不懈奋斗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提高政治站位,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重要论述为指引,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把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作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重要论述和关于西藏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有力实践。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各项任务落实,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紧紧围绕“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尽锐出战,聚焦短板弱项,精准施策,用脱贫成效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以完善顶层设计为保障,构建“四梁八柱”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结合西藏实践,科学编制规划,针对脱贫攻坚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以及脱贫攻坚需要从“大水漫灌”转向“靶向治疗”、精准扶贫,自治区出台了一揽子《规划》,形成了门类全、范围广的脱贫攻坚规划体系,明确了西藏到2020年精准脱贫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这四个关键问题,解决了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对象不准、路子不清、责任不实、退出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切实把中央的要求和西藏的实际有效结合了起来。二是健全政策体系。制订出台了《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西藏自治区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各有侧重,具有鲜明的目标性、方向性和较强的指导性、操作性。三是强化督导检查。为确保脱贫质量,严防“虚假式”“算账式”“指标式”“游走式”脱贫问题,自治区运用督导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了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制度,开展了全方位无死角的多轮督导考核。实现纪委与部门、专职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无缝对接,营造了全区扶贫领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以“五个一批”要求为抓手,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

  经过3年不懈努力,西藏累计实现55个贫困县区摘帽,4813个贫困村(居)退出,47.8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5.2%降至6%以下。1、力推特色扶贫产业,实现稳定增收。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特色优势,瞄准工作目标,以大力实施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优化农牧民与土地的关系和‘三农’队伍建设”等内容,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工作主线,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推进“8个百千万工程”和青稞、牦牛、蔬菜等产业,努力构建起现代农牧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2、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实现生态宜居。坚持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要求和规范标准,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严格标准、科学选址、合理规划、配套建设,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26.6万贫困人口实施搬迁。并注重搬迁后续扶贫政策,完善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确保每户至少有1个劳动力稳定就业。3、注重发挥生态扶贫作用,实现绿色发展。高度重视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立足西藏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定位,正确处理保护生态和脱贫攻坚的关系,整合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边缘低收入人口实行定岗定员、定责定酬,设置八大类生态补偿岗位,低收入群体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建设吃上绿色的“生态饭”,实现了稳定增收。4、加大义务教育支撑,扶智扶志结合。作为中央给予西藏的一项特殊优惠政策,从2011年起,将符合条件的学前和高中阶段学生纳入“三包”政策实施范围,覆盖了从学前到高中阶段所有农牧民子女和城镇困难家庭子女。“三包”经费已连续17次提高标准。通过发展教育和培训转移,直接实现贫困学生脱贫3.02万人,直接带动贫困人口脱贫9.85万人,完成了发展教育脱贫18.9万人目标的52.1%。5、筑牢社会保障兜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长远”的原则,聚焦特殊贫困群体,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寡集中供养为主体,慈善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为贫困人口兜底保障。

  (三)以打好“四场硬仗”为依托,基础建设强力助推精准脱贫

  1、加快公路建设,出行畅通便捷。不断加大公路建设力度,努力使全区公路网更加完善,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2018年,全区通车里程达到9.74万公里。74个县全部实现油路建设,696个乡镇、5457个建制村通公路,较2012年提高23个百分点。提前3年实现交通运输部“十三五”时期实现“80%的乡镇和30%的建制村通硬化路”的规划目标。2、加大水利建设,农牧强化支撑。一是不断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通过实施农村人畜饮水、防病改水、饮水解困和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二是不断夯实农田水利项目。全区累计实施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117个县次、自治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142个县次,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全区全覆盖。3、加大能源建设,电力明显提升。一是不断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相继建成青藏、川藏两条“电力天路”,藏中、昌都电网并入全国电网,彻底结束孤网运行历史。二是加快区外联网,电力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全区电力需求得到有效释放,全网用电量和负荷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4.3%和12.4%,保障了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三是主电网全面升级,电力配置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大幅提升。四是供电范围持续扩大,用电水平显著提高。加快主电网延伸覆盖,到2017年底主电网覆盖范围从42个县扩大到62个县,主电网供电人口达到231万人。4、加大通信建设,信息提速覆盖。坚持“精准扶贫”“点穴”脱贫。截至2018年底,全区通信光缆建设总长度达19.4万公里。全区行政村移动通信全覆盖,实现全区100%乡乡通宽带,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98.0%。

  三、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论述为引领,聚焦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目标,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西藏在完成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目标的前提下,为确保高质量打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战,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论述为引领,按照“底线再筑牢、重点再聚焦、巩固再提升”的总体要求,聚全民之心、举全区之力,多措并举,找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下更多的功夫,拿更实的招数,从合作机制、内生动力,以及促进农民增收方面,采取精准措施有效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确保全面脱贫、持续脱贫、抑制脱贫返贫和新生贫困现象,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一)坚持多元实用就业培训,切实提升就业扶贫成效

  聚焦已脱贫户和边缘户,积极开展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和劳务协作,着力提升贫困家庭劳动者就业能力,稳步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收入。突出技能培训,根据贫困人员多元培训需求,探索设立技能培训夜间班、周末班、“订单式”培训,支持培养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技能人才。坚持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在贫困乡镇开展“百企进村送万岗”等专场招聘活动。

  (二)完善惠民政策扶贫机制,保证制度倾斜落实到位

  兑现好“两项制度”衔接政策,定期联合开展农村低保对象与扶贫对象信息比对,做到情况明、台账清、衔接好。拓宽特困救助范围,逐步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提高托底供养水平。兑现好培训就业政策,转变培训方式,面向市场需求,对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开展市场适销对路的技能培训,积极对接企业招聘用工扩大就业,结合培训,通过企业用工等途径加快建档立卡人口转移就业。落实好“双创”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建档立卡人口创新创业。

  (三)填补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全区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跨越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创新教育方式,驻村工作队定期开办农牧民夜校,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教育引导群众树立自主致富、自我发展意识。

  (四)按需下沉医疗卫生服务,巩固提升健康扶贫成效

  深入开展乡镇卫生院达标建设,着力改善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配齐各类医疗设备,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建设“智慧健康小屋”,进一步提高乡村两级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健康暖心——乡村医生健康扶贫公益项目”,实行就医便民惠民政策,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五)不断完善救助兜底政策,健全防止返贫保护措施

  稳步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水平。按照低保兜底保障要求,继续提高农村低保常补对象比例、整户保比例和户均保障人口,不断增强农村低保兜底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补充保险的有效衔接,加大对非低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力度。不断提高临时救助水平,为已脱贫贫困户购买返贫责任险,有效缓解农村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返贫问题。

  (六)巩固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脱贫不返贫基本条件

  交通建设实施好,贫困乡镇“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建制村“村村通”工程、自然村通畅工程和搬迁点交通配套建设,打通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水利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让群众不仅“有水吃”而且“吃上好水”。能源建设加快水电能源开发,扩大国家主电网覆盖面,为产业发展和生活照明用电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和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落实“厕所革命”战略,全面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七)建好建强村(居)“两委”班子,发挥脱贫致富“头雁”效应

  切实加强贫困村“两委”班子建设,巩固村(居)“两委”班子成员100%是党员的成果,优先把村“两委”班子培养成带头人,把组织优势和能人带动优势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发挥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全面实施乡镇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与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机制,强化驻村工作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精准对接,协助当地党委、政府破瓶颈、建机制、促增收。

  (八)齐抓产业经济乡风文明,共促精神文明“四讲四爱”

  要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产业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双轮驱动。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实现小农户生产与现代农牧业、市场经济的有机衔接,以产业经济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增强集体经济实力。紧密结合“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让广大农牧民群众深入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广大农牧民群众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的信心和决心。

  纵观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以及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与奋斗。今天的西藏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可以预见,西藏农牧区的发展仍将是未来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舞台上的一场“重头戏”,特别是在党中央领导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西藏必将高质量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任务,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逐渐走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崭新时代。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社科院)

(责编: 陈建国)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