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理论研究 > 正文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作者: 西藏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发布时间: 2023-10-23 10:31:26来源: 西藏日报
打印
T+
T-

  文化建设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创造西藏文化建设新的辉煌,为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提高政治站位,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统一思想认识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的崇高使命感,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历史自信和战略清醒,亲自部署、亲自指导文化建设,身体力行探寻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守正创新之道。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明确提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内涵十分丰富、主题特别鲜明,体系完备、底蕴深厚,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守正创新,以自信自立、胸怀天下的气魄举旗定向,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我们党强烈文化担当和高度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指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前进方向,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强大思想力量,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正是由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科学指引,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被彻底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汇澎湃,文明古国阔步迈向文化强国。

  做好西藏文化事业,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充分认识在西藏做好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始终把加强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中来谋划、来思考、来推动,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文化思想上来,不断把中华文化推向前进,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西藏贡献。

  二、结合西藏实际,在做好文化建设中应把握关键环节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自强,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

  第一,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常抓不懈,让中华文明之光熠熠生辉。“欲事立、须是心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在走深走实走心上持续用力,做到群众在哪里,理论宣传就要到哪里,使之成为党员干部群众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要抓好示范引领。突出“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龙头作用,深入实施理论武装“一把手”工程,努力打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组”“模范班”,形成以上率下的学习传导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认真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面向全体党员,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经常化。

  要抓好铸魂育人。发挥讲师团和驻村干部作用,组织开展分众化、对象化、通俗化的理论宣讲,让干部群众喜闻乐见、感同身受。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突出青少年群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筑牢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思想根基。

  要抓好研究宣传。各级宣传思想、党校、党史、文化广电、新闻媒体、社科、高校等部门和广大理论工作者、文化文艺工作者要在学深悟透做实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主动发声。

  第二,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常抓不懈,筑牢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不断凝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强大正能量。

  弘扬红色文化,做践行“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的引领者。要把党的珍贵历史挖掘好、研究好、编写好、宣传好,把党的优良传统记载好、传承好、发扬好,践行“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修好红色家谱、记好红色历史、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做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人人有责。要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积极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典型模范”先进事迹,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正确辨别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公与私、义与利,着力在全社会培育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文化建设的工作导向,在推动文化建设中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注重从中华文明中汲取丰沛的历史文化滋养,推出更多提炼展示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文化精髓、形式优美的优质文化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鼓励各级文化团体、文化企业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推出如《北京的金山上》《唱支山歌给党听》等一批讴歌党、反映时代和人民、唱响英雄的精品力作,让作品不仅有当代生活底蕴,而且有文化传统血脉。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供给能力。要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更多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项目向农牧区、偏远地区、边境一线倾斜。充分发挥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作用,免费向群众开放。积极组织开展文化下乡等活动,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整合文化资源、文化力量,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让文化发展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

  实施文化富民工程,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坚持把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力量,普查挖掘用好文旅资源,打造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旅游精品。推动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旅游业、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开发系列非遗文化旅游商品,建设一批非遗小镇,在有条件的乡村地区建设传统工艺作坊和非遗工坊。加快培育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和精品线路,精心绘就可观可感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生动图景,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生机活力和时代光彩。

  第四,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文化建设的主线,在推动文化建设中构建共有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共同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用中华文明解读西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修书撰史”是承续了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也是中华文明得以绵延至今的基础。要加强对中华文明历史的学习研究,加强对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的研究,深入研究挖掘西藏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深入揭示西藏地域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生动鲜活、通俗易懂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西藏篇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

  强化文物和非遗的保护利用,努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审美、科技等多重价值,充分挖掘西藏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把宝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推出更多线上展览、数字文创、虚拟讲解等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亲可感可知。

  三、健全体制机制,为全区文化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坚持党管思想文化,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制度,是我们党不断提升文化建设领导能力的一大法宝。应始终把领导、支持、推动文化建设的重大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放在心上,努力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西藏篇章。

  第一,把牢正确政治方向。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文化、党管意识形态,确保西藏文化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遵循规律、实事求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握政策界限,牢牢掌握主动权。对文化领域出现的各种错误观点、错误做法,要敢于斗争、敢于亮剑,勇当战士、不做“绅士”;在原则和立场问题上要始终旗帜鲜明,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第二,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毛泽东同志指出,革命要靠枪杆子,也要靠笔杆子。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真正使文化建设“软指标”变成“硬任务”。

  第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始终把加强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文化强区建设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把握好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人才密集、知识分子多、干部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果转化慢等规律特点,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网站。坚持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人才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第四,强化顶层设计。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检视整改,深入查找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列出清单,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问题解决。结合即将进行的机构改革,坚持“总体与中央保持一致、有利于推进工作”的原则,摸清底数,加强研究,优化机构设置,划清职责界限,加强力量配备,做到涉及文化战线的工作不能有“空白项”、不能存在管理的“真空地带”。

  躬逢伟大时代、置身锦绣中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信习近平文化思想必将引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

  (执笔:赵建鹏,系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党研处处长)

(责编: 陈建国)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