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理论研究 > 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回顾

作者: 唐启胜 王菲发布时间: 2020-01-05 16:26:41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打印
T+
T-

  守望相助 情暖高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回顾

  随着指针的转动,不知不觉间又是一年过去了。不过,在拉萨工作的尚晓霞今年不打算回家过年了。“我的同事说,过年可以直接去他们家,多个人多双筷子而已。我听了,心里感觉特别温暖。”尚晓霞说,因为刚参加工作不久,节前年后车票飞机票又比较贵,她打算自己一个人过年。藏族同事知道后,非要邀请她去家里,“感觉特别亲切,真像老家走亲戚似的!”

  在这块120多万平方公里的高原大地上,类似情节,处处在上演,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重要题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西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进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巩固。

  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2016年6月的一天,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东嘎乡藏东村村委会,200多名村民身着盛装,在庄严的国歌声中肃立,向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这是全区基层民主选举过程中最常见的场景。

  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各族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途径。除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外,西藏还有汉族、蒙古族、回族、纳西族、怒族、独龙族等40多个民族成分。

  根据我国宪法,国家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西藏自治区,并在门巴、珞巴、纳西等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设有九个民族乡,依法保障各族人民平等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政治权利。

  截至2018年,全区20名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占70%;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少数民族干部占57%。全区29名全国政协委员中,少数民族委员占89%。

  同时,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出台了30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对多项全国性法律制定了符合西藏实际的实施办法。各民族政治民主权利得到保障,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民族教育、民族医药得到飞速发展,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得到尊重和保护。

  西藏各族人民既享受着现代文明成果,又按照自己的传统风俗习惯进行社会活动,实现了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实现了社会发展进步与个人发展完善的内在统一。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西藏人民正满怀热情地与全国人民一道,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迈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昌都市芒康县木许乡坐落在深山大河之间。过去,一条澜沧江隔断了木许乡人与外界交流的路。而现在,一座水泥桥横跨江面,让木许乡连上了214国道。

  “现在的生活就像葡萄汁一样甜,这几年我感觉生活每天都是一个新样子!”达瓦次仁,木许乡木许村村民,和村里的其他人一样,他参与到了葡萄种植事业当中。

  2019年,木许乡完成七个康巴蜜橘基地建设工作,投资552万元,共计870.41亩;全乡葡萄种植共计1019.29亩,全年葡萄产量354034.9公斤,总收入1770174.5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收入331008.5元;蜜蜂养殖为全乡64户404人农牧民群众带来收入368480元,其中,为20户106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带来收入102144 元。木许乡大部分产业前期都是由国家或集体投资,村民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的。

  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无私支援下,我区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扎实推进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健康快速发展。

  “十三五”以来,中央财政下达资金26.0097亿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15.2亿元,共计41.2097亿元,全部整合用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和边境小康村建设,持续推动西藏兴边富民行动稳步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决不能让一人掉队。

  连续4届藏博会的成功举办,全面提升西藏旅游文化认知度;对口受援工作空间持续拓展,项目资金向基层、向农牧区倾斜,一个个援藏工程造福教育着广大农牧民群众,一串串援藏工作成果丰富着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内涵;鼓励引导区内高校毕业生和其他群众到内地就业创业,吸引全国各地的客商来藏创业兴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年5月份,那曲市色尼区杭嘉中学的一批学生到杭州景华中学交流学习。达娃白玛就是其中一员。

  达娃白玛的结对伙伴是杭州景华中学701班的冯怡涵。刚下第一节课,达娃白玛就被小伙伴们团团围住,有的帮她提前借好下一门课的书本,有的同她分享零食,冯怡涵则耐心地陪她聊天,化解达娃白玛的胆怯。

  小伙伴们也很好奇,问达娃白玛喜欢学普通话吗?达娃白玛露出大大的笑脸,说喜欢,“因为普通话能够让我们走出大山,与内地很多小伙伴成为新朋友。”还有一个原因是,达娃白玛喜欢书法,从小就练楷书,“楷书写起来很好看!”

  一周的交流活动结束后,景华中学的孩子们每人也多了一个藏文名字。“我写汉字,说普通话,汉族的同学也有了藏文名字,我们同属中华民族,都是一家人。”达娃白玛说,回去以后,她要向班里的同学,好好说说在杭州的交流经历,并介绍她在杭州的朋友给同学们认识。

  长期以来,我区坚持开放包容理念,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并持续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民族成员自然而然地接近,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

  近年来,紧紧围绕“3·28”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民族团结月,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等重大节庆节点,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自治区开展的“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我区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教育各族干部群众旗帜鲜明反对分裂、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截止到2019年底,我区受国务院表彰的模范集体140个、模范个人189人,受自治区表彰的民族团结模范集体1794个、模范个人2657人。

  岁岁相守,朝朝相助。今天的西藏,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责编: 陈建国)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